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政务要闻 正文

从老上访户到产业先锋

 
发布日期:  2016-05-05          浏览次数:  5225

这几天,王存山从早到晚忙得不着屋,远乡近邻等着他去帮忙指导种植猪苓,邻县产业培训班邀请他去讲课,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研讨会安排他作经验交流。作为商州区杨峪河镇建华村群山猪苓专业合作社法人,王存山还要到区上去跑产业项目贷款。
  4月26日,我们约好见面的地方,是村民栽种猪苓的地头。王存山手上忙活着,给我们讲起他从多年上访户到致富带头人的故事。
  一份责任田,八年上访路。1995年,在二轮土地延包调整中,依据当时政策划定的时间界限,因为人口统计出了差错,小女儿王晶晶没有分到责任田,王存山的弟弟因此和工作组干部起了冲突。远在山西打工的王存山赶回家里,看到的是被砸坏的锅灶、椅子,还有35公斤棉花也被烧了。任凭镇、村、组三级干部怎么解释,王存山压根听不进去,带着妻子开始逐级上访。他好多次到区上、市上、省上上访,直至闹访,却一次次被镇上、村上劝返接回。最后一次,他决定到北京上访,在西安火车站被镇上干部给接了回来。
  分地问题得不到解决,王存山索性拒缴统筹提留费和农业税,全村任务也因此难以完成,村干部便隔三差五上门催款。在王存山看来,是村组干部整天上门“寻事”。“当时一根筋,只想着上访。我一上访,镇村干部就不寻我事了。”王存山说。
  提起王存山上访,1999年担任村干部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喜盈记忆犹新:“前四年,后四年,王存山上访就没停过,镇村劝返接他来回都花了好几万!”为了把王存山的心拉回来,王喜盈曾经8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久而久之,王存山认识到上访也不是个事,因为整天上访,家里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上访期间,王存山尝试天麻有性繁殖,村里和镇上都想法帮忙筹钱,表示只要上面有政策,尽可能帮他解决。尝到甜头的王存山,逐渐把精力全都放在了繁殖天麻和栽种猪苓上。
  2003年8月,区农业局出具给区信访局《关于杨峪河镇建华村王存山反映村组未给其小女儿划分责任田的调查报告》认定,王存山小女儿应在分地人口统计范围,应当划给一份责任田。随后,杨峪河镇依照结论认定,要求村组给王存山小女儿划分责任田,同时赔偿财产损失。拿到“说法”的王存山息诉罢访,也没主张应得的财产赔偿。
  当年上访的事,王存山不愿多说,倒是把话题引到了栽种猪苓上。
  1987年开始,王存山在屋后山坡上试种野生猪苓,3年后采挖了15公斤。因为没有销路,王存山就用这15公斤猪苓做种子,继续滚动发展。2007年,王存山找到了同村的秦拴劳,两人磨了一个多月的嘴皮子,最后商定秦拴劳出钱购买200公斤猪苓种子,王存山提供老菌棒,两人均分栽种。等到两年后,成功了各收各的,失败了由王存山赔偿种子损失。2009年,王存山一家就采挖出来1000公斤猪苓,他和秦拴劳一起乐了好几天。2011年,猪苓价格上涨到每公斤80元,两亩多猪苓卖了3万多元。随着技术经验愈加成熟,猪苓价格逐年上涨,王存山一心想着扩大栽种规模。2015年,猪苓飞涨到每公斤160元。王存山设法筹了50万元,贷了30万元,以每亩800元价格一次性流转了10亩土地,当年栽了4亩。今年,王存山在10亩地里全都栽上了猪苓。
  眼看王存山家的猪苓越做越大,周边群众都想尝试,却又心存顾虑。王存山说:“大伙都大胆地种。我承诺,每公斤猪苓种子30元,两年后收种子钱;如果栽坏了,我按每公斤赔给90元;如果让我采挖,每公斤40元卖给我。”就这样,王存山当场发放了13.5公斤猪苓种子。两年后,也就是2014年,大伙都卖了个好价钱。现在,王存山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他还经常给人讲:“不要光想着吃政府低保过日子,要自己动手勤劳致富。”
  2014年6月16日,在镇村的支持下,王存山注册资本209万元,吸收11户种植大户,组建了群山猪苓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80多户,猪苓种植面积2.7万平方米,社员分布扩大到杨峪河、杨斜、黑山等周边镇村,带动曹湾、金鸡、姚河、药王坪等周边村组110户群众种植猪苓。2015年,合作社为种植户销售猪苓一吨多,今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两吨。
  最早和王存山一起栽种猪苓的合作社理事长、十二组种植大户秦拴劳,对王存山满怀感激,“要不是存山一直鼓励我,带着我栽猪苓,我也没有今天这好日子。以前自己单干,卖不上好价钱。有了合作社,路子宽、卖得快、售价高。”
  “存山给我们都是免费技术指导,帮我们销售猪苓也从来没有提留过一分钱,还自己出钱到外地学技术、学经验,回来再传授给大家。跟着他干,大家心里踏实、高兴。”在3月21日的合作社挂牌仪式上,社员们道出了共同心声。
  2015年6月,王存山自费参加了在四川九寨沟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猪苓大会,让他眼界大开。用王存山的话说,“自从参加了这次大会,市场价格信息更加灵通,卖猪苓再没吃过亏。”王存山算了算账,这几年外出学习考察就花了好几万元。王存山还把栽种猪苓的技术和经验总结成册,不仅讲给本村群众和合作社社员,还应邀到杨斜镇和洛南县的乡村课堂讲课,大家都说他讲课没有一点保留,讲的实在、管用。
  “前几年不停上访,尽管事出有因,也是恶名在外。如今专心搞产业,同时带动乡里乡亲,感受最深的就是声誉好了。”王存山说:“还有群众提名推荐我当村干部哩。我没想恁多,觉得只要肯为群众着想,不当村干部照样能和大家一起脱贫致富。”王存山还想,地下栽猪苓、地上种羊肚菌,风险会小些。他想试验成功以后,再推广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受损失。等到产业项目贷款批下来了,再将猪苓切片装袋销售,提高附加值。
  王存山从多年上访户到致富带头人,建华村党支部书记王喜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存山文化程度不高,家境比较贫寒,以前村里人见了躲着走。现在,人人都向存山看齐。存山用他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支持。”
  杨峪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谦益说:“存山和他的猪苓专业合作社,成了全镇产业脱贫致富的标杆。在政策范围内,镇上会为合作社发展敞开一路绿灯。”
(记者 贾鹏里 通讯员 张希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