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7-08-17          浏览次数:  5699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商洛市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4日

商洛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专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以及中办二次回访调研反馈问题建议,努力破解八大难题,实现追赶超越,按照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陕政发〔2016〕41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实施创新驱动、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收入倍增、改革开放、民营促进、服务升级、金融创新十大举措,运用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精准措施,努力补齐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关键的短板,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补齐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短板

(一)加强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完善创新评价和考核制度,支持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积极打造“一区两园”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商丹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孵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产品品牌。大力扶持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孵化基地。到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一批“瞪羚企业”,支持比亚迪、炼锌厂、必康、跃迪、中剑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快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促进市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农业“星创天地”试点建设工作,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技术能手、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基层创新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020年底,全市至少建成25个创业孵化基地和50个创业基地。(市发改委牵头,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三)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以商丹园区、洛河工业园区及各县区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提升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人才创业和产业升级。持续推进电动客车、商南硅科技产业园、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必康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市科技局等部门配合)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运用股权投入、融资担保、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对重大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科技推广、专利孵化、科技创新产业化项目和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服务与信息平台建设等给予支持,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创新,落实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经营、保护和管理,以及股权激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政策,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动力,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每年实施10个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市科技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二、立足重点项目支撑,补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短板

(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山柞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开展丹宁高速、榆商高速、洛卢高速前期工作,不断完善高速路网;全力推动西武、西渝高铁项目建设,实现商洛与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铁连通;抓好山阳至竹林关、黄沙岭隧道、陕豫界至过风楼、镇安至宁陕界等干线项目,改造完善干线公路网;积极实施建制村通畅、通村公路完善、危桥改造和桥涵配套、县镇公路改建等工程,切实形成便捷高效的城乡交通网络。到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88公里,建成西渝、西武(商洛段)高铁,建设干线公路5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00亿元。(市交通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供水水源、民生水利和水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建成洛南张坪水库,全面启动镇安云镇、山阳磨沟等水库建设,积极推进商州南秦水库扩容增效、丹凤青峰、商南清油河等水库前期工作。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为依托,实施丹江、洛河等重要河流及35个中小支流、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防洪工程,实施洛南洛惠渠灌区等11个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积极建设国省级水利风景区、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到2020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1.85亿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新增水电装机8万千瓦。(市水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七)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商洛电厂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电源布局。支持企业争取直供电政策,加快发展载能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实施西气东输三线和“气化商洛”工程,着力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造提升城乡配网,加强商洛中东部电网与陕西主网联系,建设现代智能电网,满足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接入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等需求。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到2020年,全市建成充电站23个,分散式充电桩1719台;改造及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6座,线路371.85公里;改造及新建35千伏变电站34座,线路415公里;改造及新建10千伏线路1905.18公里、低压线路2586.22公里。(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八)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契机,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入户进程,全面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实现城区宽带网络优化提速和村村通光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村村通光缆、80%的居民用户光纤接入。以打造秦岭云谷为重点,建设政府政务和民生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使商洛成为陕西区域性重要大数据和云服务基地。(市工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贫困人口量大面宽短板

(九)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增强投融资能力。强化脱贫指标刚性约束,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推进易地搬迁,到2020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58837户214492人搬迁任务,做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市国土局、市扶贫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别牵头,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十)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加强贫困地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推广“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扶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逐村确定1-2个主导产业,切实做大“一村一品”。到2020年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项增收项目,扶持带动58564户208975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市农业局、市扶贫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别牵头,市工信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供销社、市供电局等部门单位配合)

(十一)就业创业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外地企业在我市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针对产业用工的“定向培训”“订单培训”。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劳务协作,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劳务中介机构、服务机构发展。到2020年完成41330户108725人脱贫,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市人社局牵头,市扶贫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十二)教育支持脱贫一批。加快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改善教学条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实施从学前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一条龙”帮扶,落实贫困家庭子女精准资助政策。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组织实施贫困户子女职业技能培训,使每名有需求的贫困子女每年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完成37868户67159人脱贫。(市教育局、市扶贫局牵头,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十三)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全面落实国家医疗救助政策,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到2020年完成49588户143165人脱贫。(市民政局牵头,市扶贫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局、市残联等部门单位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十四)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落实生态补偿实施意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积极争取生态补偿试点,将25°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探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的有效途径。到2020年完成26256户89228人脱贫。(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扶贫局、市农业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十五)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将危房改造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以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为目标,以解决建档立卡农村危房改造户为重点,通过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提高补助资金额度等方式,兜底解决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到2020年完成24937户76905人脱贫。(市住建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扶贫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等部门配合)

(十六)兜底保障脱贫一批。抓住中央重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加快和完善贫困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续保,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持措施;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实施健康扶贫,加强贫困地区养老设施建设。到2020年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完成43765户90781人脱贫。(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局、市卫计局、市残联按职责分别负责)

四、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补齐城镇化水平不高短板

(十七)积极培育区域新增长极。优化人口、产业、交通、公共设施布局,以“一体两翼”为核心,辐射山阳、商南川道地带,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推进城镇化,实施核心引领、重点突破,着力打造全省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积极推进丹凤、洛南撤县设区,创造条件推动山阳、商南撤县设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区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具体实施)

(十八)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2017年底前制订完成全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鼓励各县(区)对居住证服务内容扩面提标,缩小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保证农民工和进城落户农民缴费记录不断档、参保续得上。加快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2017年底前实现省域内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公积金住房保障范围。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等挂钩。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职责分别负责)

(十九)建设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和城镇旧房改造工程,五年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4.4万户,城镇住房保障达到应保尽保。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与广场等建设,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投入,以商丹工业园区、南秦新区、龟山片区、环城南路、沙河子重点镇等区域为重点,新建主干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旧城改造、城区道路排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因地制宜、同步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六县城建设综合管廊100公里,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比例达到中心城市及各县县城建成区面积的20%以上。积极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化公共平台,构建智慧城市支撑服务体系,推进各县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市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政府政务信息化办公室按职责分别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等部门配合,各县区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具体实施)

(二十)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围绕打造县城副中心目标,继续推进2个省级重点示范镇、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和17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巩固、完善、提升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村建设。积极争取中、省特色小镇政策支持,立足秦岭南麓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商洛独特的风土人情优势,依托现有城镇空间格局,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发挥市场作用,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推进秦岭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到2020年,创建2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要素齐全,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宜居宜业宜游宜创新的秦岭特色小镇,力争有5个以上特色小镇进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示范名单,3个以上特色小镇进入国家级特色小镇创建示范名单,全面构建具有陕南特色的“节点式”“网格化”小城镇集群,实现“城镇景区化”、“产业绿色化”和“田园景观化”。(市住建局、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旅游局、市文广局等部门配合,各县区政府具体实施)

五、推进绿色循环发展,补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短板

(二十一)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主体功能区差别化支持政策,出台镇安、柞水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订全市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各项规划有效衔接。学习榆林市和富平县“多规合一”试点经验,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市发改委牵头,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二十二)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标任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社会层面“四大循环体系”。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和大宗尾矿库资源勘查与开发,大力培育尾矿新型建材龙头产业和骨干企业群,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采选综合利用率,补齐资源综合利用循环链系,进一步提升国家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水平。规划布局城市建筑垃圾开发利用产业,实行经营许可招拍挂方式。到2018年底前,中心城市不少于两家龙头企业,各县不少于1家龙头企业。到2020年,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市发改委牵头,市国土局、市安监局等部门配合,各县区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具体实施)

(二十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最严格的环境、耕地、林地、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矿区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病险及无主尾矿库普查和治理力度,争取中省给予重点支持。落实陕西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建设,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9.5%。(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安监局牵头,市国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二十四)加强河流综合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按照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理念,加大农田面源和企业点源污染治理,实施清净水体工程,推进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到2020年全市新建城(镇)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达到100%,老城(镇)区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丹江、洛河等流域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Ⅲ类)达到100%,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安全。制订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优先保护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农业局等部门配合)

(二十五)扎实推进治污防霾。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全面推进实施节能低碳重点工程、工业能效赶超等行动。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及四项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省上下达计划任务,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15%。(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六、多措并举促进增收,补齐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短板

(二十六)以就业促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积极争取中、省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支持,通过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创业等措施,做好“去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战略合作,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部门配合)

(二十七)推动城镇居民收入倍增。健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同一企业农民工与非农民工同工同酬。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能增能减机制。可选择1-2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改革试点。拓宽租金、利息、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二十八)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契合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匹配、生产与消费对接的农产品供给体系。鼓励农民经营山水、经营村庄、经营家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到2020年,粮食自给率稳定在70%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旅游局等部门配合)

(二十九)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中省出台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政策措施,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2020年底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缩小50%。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改革,实施县以下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资列支渠道,加强对垄断性企业财务支出监督和审计。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市人社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七、坚持开放发展,补齐经济外向度不高短板

(三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基础设施融入,推进向西向东的大通道建设。推进陆路货运口岸建成营运,实现出口货物直接“出关”,努力把商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物流中转、集散和储运节点。加快产业发展融入,推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新疆、甘肃及沿海省市建立产业协作关系,推动支柱产业向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力争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经贸文化融入,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融合发展,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秦楚文化、河洛文化等历史文化品牌和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扩大商於古道、金丝峡等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建设丝绸之路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部门配合)

(三十一)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加强与关天经济区城市合作,加快融入大关中城市群。强化与汉中、安康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加强与十堰、南阳等毗邻地区协作,共同推进西武(西合)高铁、南水北调人工增雨基地等重大项目,积极打造陕鄂豫经济带、汉丹江经济带。深化宁商扶贫协作,津商对口协作,拓展与京津冀经济合作,加大产业转移和科技、经贸、人才交流。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增强商洛国际影响力。(市发改委牵头,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三十二)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坚持节会招商,积极参加西洽会暨丝博会、中国西部跨国采购洽谈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招商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招商平台,加大产业推介和产品展销力度,确保招大引强。强化主题招商,突出特色农产、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重大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驻地招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建立常态化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靶向性和成功率。突出资本招商,深化“小巨人企业孵化”计划。探索境外招商,提升吸引外资的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期间,新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等优势企业10家以上。(市招商局、市发改委牵头,市金融办、市工信局等部门配合,各县区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具体实施)

(三十三)推进重大改革落地见效。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国有企业、投融资、财税、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督查评估,打通惠民惠企改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强化各县(区)、各部门推进本地区本领域改革的主体责任,健全改革落实全流程高效率可核查责任链条体系。(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八、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补齐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短板

(三十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全市扩大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清理阻碍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改进提升政府服务,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引导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加大对信用优良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全面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市发改委牵头,市人行、市银监局等单位配合)

(三十五)推进民营经济提质增效。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制造业、能源化工等产业的中高端领域,参与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等基础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增资扩股及企业经营管理。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对民营经济新增生产性贷款予以贴息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生产性项目投资贷款按照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市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三十六)大力推广PPP模式。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PPP项目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资本科学合理回报机制,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及政府投资股权少分红、不分红等方式支持项目实施,提高社会资本投资回报,增强项目吸引力。鼓励民间资本以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组建联合体等方式,有效参与PPP项目建设运营。(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九、大力发展服务经济,补齐第三产业占比偏低短板

(三十七)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序推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向民企和外资开放。深化服务业监管体制改革,实现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改善服务消费环境。搞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标准化试点,推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健康养老、众创众筹等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和层次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十八)推进文化旅游物流产业规模化发展。

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中介机构,加快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打造秦楚文化、河洛文化、仓颉文化、商鞅文化、四皓文化、商於古道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娱乐、文化创意、动漫制作、传媒广告、出版印刷业以及诗歌、小说、声乐、戏剧等艺术精品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和丰富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市文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旅游产业:建立旅游联盟,坚持陕南旅游发展“一盘棋”,整合规划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构建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深化“一节一赛”品牌,加快山阳漫川关、柞(水)宁(陕)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等特色小镇、精品景区、美丽乡村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水利、中医药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避暑躲霾、休闲度假、民宿康养、文化体验、体育休闲、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等新型业态,全面发展商洛全域旅游。到2020年,全市5A级景区达到2家,4A级景区达到10家,3A级景区超过30家,接待旅游人数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市旅游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卫计局等部门配合)

物流产业:以商山物流园、商洛农特产品物流中心二期及各县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强化多式联运,促进网购、快递协同发展,培育新型物流业态,把商洛建成“一带一路”物流节点城市。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完善商贸网点布局,形成层次合理、功能互补的区域商业网络。力争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市发改委牵头,市商务局、市交通局等部门配合)

(三十九)培育服务经济发展新业态。积极适应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潮流,大力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跨界融合、服务业各部门之间深度融合。实施电子商务入镇(村)工程,培育壮大逛集网、大秦岭特产网、众品网等电子商务平台。顺应科技、信息发展和市场变化,推进制造业定制产品、定制生产、定制服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水平。深化“互联网+服务业”应用,培育互联网龙头企业,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部门配合)

十、实施金融创新战略,补齐金融业发展不足短板

(四十)大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支持长安银行等加快发展,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向基层延伸。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商设立业务总部、分支机构,力争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商州、洛南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在空白县(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县域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市金融办牵头,市人行、市银监局等部门配合)

(四十一)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市场、股权债权两种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支持企业使用借贷组合、项目收益票据、创业创新公司债等创新品种。积极发展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做大做强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升融资担保服务能力。到2020年,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不低于20家,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不低于8家,担保市场规模超过15亿元。(市金融办牵头,市人行、市工信局等部门配合)

(四十二)深化金融发展创新。鼓励国有大型银行承销政府债务,优化地方信贷结构。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官方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和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通过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各类产业发展基金,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市金融办牵头,市人行、市发改委等部门配合)

补短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事关我市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工作计划,细化推进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夯实工作任务,强化保障措施,确保补短板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要全面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的积极性,营造补齐短板、推动发展的浓厚氛围。市发改委要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分解补短板重点任务,并切实加强督查协调。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密切沟通、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打印
关闭